在《马可福音》 6:12-13 中,耶稣向以色列差派十二门徒。如果能成为其中一员,一定会非常激动人心。他们宣讲施洗约翰和主所宣讲的同样的信息。耶稣就是基督。信他的人将因此获得永生。如果整个民族悔改,神的国度就会降临到那一代人身上。
像约翰和耶稣曾向大批群众传道一样。十二门徒也是如此。他们有幸将这一好消息带到了许多犹太城市。
但还有更多的门徒。借着主赐给他们的能力,他们能够行神迹。赶鬼,医治了许多病人。
我毫不怀疑,许多听过他们演讲、看过他们创造奇迹的人都对他们印象深刻。我也相信,十二门徒也有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的时候。他们很容易得出结论:他们是成功的门徒。结果不言自明。除了大批群众的光临和崇拜,还能用什么来衡量成功呢?
然而,这种成功观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。门徒会觉得,当人们被他吸引时,他就成功了。如果很多人对他的天赋和演讲能力印象深刻,那么他就做得很好。
但这并不是成功门徒的标准。甚至在《马可福音》第六章中,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何衡量这种成功。在第 30 节中,门徒们结束了在全国的传道工作。我们不知道他们在这次巡回布道中呆了多长时间,但当他们来到主面前时,他们把一切都告诉了主。毫不奇怪,他们告诉主 “他们所作的……所教训的”。
接下来的经文才是衡量他们所作所为的真正标准。在第 31 节中,马可记录了一大群人来听耶稣讲道。门徒们告诉成千上万的人耶稣就是基督。他们所行的神迹是因为他们是耶稣的使者。现在,人们要亲眼目睹真正的耶稣了。
十二门徒在各个城市传道治病时可能感到的任何骄傲都是错误的。门徒的工作不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而是把人们引向基督。当众人前来聆听门徒们所说的那一位时,祂奇迹般地喂饱了他们。祂向他们表明祂是他们的牧者(马可福音 6:39-43)。没有祂,十二门徒什么也不是。
当人们出来听主讲话时,我不知道十二门徒是怎么想的。他们是否对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身上有一点点不满?还是他们抱着施洗约翰的态度–“他必兴旺,我必衰微”?
如果他们感到一阵嫉妒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我相信,随着他们灵性的成熟,这种感觉也会过去。
我们也会落入同样的陷阱。当人们对我们的可能成就印象深刻时,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基督跟随者。但衡量成功的真正标准是我们把人们引向祂。